余盛峰:美国宪法的力量和弱点
为搅乱伊朗国内局势,美国与以色列还成立了联合特别工作小组,商讨如何对德黑兰进行施压。
这个组别的人口总数长期以来一直是迅速增长的,直至于2014年达到增长的峰值,此后其新增数量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或者说增长率已经为负。由于在这种单纯统计口径的变化中,大批农村居民身份虽然变为市民,甚至很多还获得了城镇户口,但本身并不涉及就业类型和居住地的变化,并不发生劳动力的重新配置,因此不是典型的库兹涅茨过程。
这个有来有去的城镇化路径,不再像改革初期人们所形容的候鸟型流动模式,即不是短期临时性的有来有去,而是在一个劳动者的终身就业周期中发生的来与去的选择过程。同时,乡村振兴战略不仅为农村人才和劳动力创造一片用武之地,也使城镇化的推进更加行稳致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推进新型城镇化既不是对立的关系,也并非在侧重点上有所不同,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既有人口从农村向城镇迁移的正向城镇化,也不可避免有农民工返乡等逆城镇化。换句话说,常年外出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被统计为常住城镇人口,却没有获得城镇户口。
以2016年全国劳动生产率(劳均GDP)9.6万元为基准,作为城镇的主要产业,工业的劳动生产率相当于平均水平的2.73倍,第三产业相当于1.19倍,建筑业相当于68.3%,而农村的主要产业——农业则仅为平均水平的30.9%。我们面对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认识当前我国城镇化面临的新挑战,以改革的方式予以正确应对,使城镇化走得更远更健康。当然可以怪他们有偏见,但是其它原因呢? 陈志武在微博上写道。
那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国际秩序、世界提供的和平环境是根本、基础性的东西。所以,反观国内,不管是上海、北京、深圳的一些金融行业,占比那么高的这些一线城市,甚至二线城市,到目前为止,不管是高中生,还是一般的国内大学生,都没有机会去了解金融内容、金融逻辑、市场逻辑这些东西。所以在你看来,人类是否永远无法根治金融危机?为什么? 陈:人类最后很难避免金融危机,而且甚至于不应该避免。我们看到哪些国家对中国经济、中国社会来说是最重要的,我们就根据这个答案去决定国际关系应该怎么样做。
像香港这一点就做得比较好,因为对香港经济、香港社会来说,金融行业是非常关键的基础行业,所以香港的学生在高中就要学习一些基本的金融通识课程。简单说,第一个,人类从原始社会到现在,每一次技术进步都导致了财富差距恶化。
到最后会造成我们所希望达到的产业结构转型,包括把金融市场发展得更好,把上海发展为国际金融中心,这些愿望都非常不错,但这些愿望如果我们不从人力资本方面(努力),从高中就开始通过通识教育改变这个局面,最后这些转型和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的愿望都很难实现,人才方面会跟不上,包括监管者的理念也会错位。从 1 万多年以前的人类到现在,财富差距到底是恶化了,还是变好了?还有一个就是,人类社会在过去没有金融市场的时候,怎么样应对风险?所以我就在写关于迷信的起源、迷信的变化,等等。幸运的是,耶鲁大学同意他不参加托福和 GRE 考试就予以录取,而且给了奖学金。出版过《金融的逻辑1》《金融的逻辑2》《24堂财富课》等作品。
1990 年,陈志武博士毕业,先后在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任教,最后在 1999 年回到了耶鲁,担任金融经济学终身教授。但是呢,整个金融市场远远不止是银行。我很遗憾地看到过去这些年,没有人从这个角度来讨论这个话题。陈: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
Q:具体怎么讲?哪些方面的规则? 陈:太多了,太多了。当时因为外汇控制很严,而考托福需要美元。
所以这一点我觉得我们有必要了解到在中国金融市场里边,从监管部门到金融从业者,还有金融市场的其他参与者,普遍都是学理工出身。很多人以此为自豪,这就是中国特色。
不补这些课,以后中国社会的人、知识分子会继续犯这种错误。因为道理蛮简单,供给越多,需求如果不是太多,或者需求也多,但是供给如果更多,那房价不容易总往上涨。你怎么看现在全球化所带来的问题?我看你之前的文章也讨论过不平等的问题,说对于现代社会,只要消费差距不失控并且低收入人群也能有体面生活,其他差距不一定只是坏事。因为对房地产交易(包括对投机炒房)的限制越多,房产市场的流动性越差,房子的价值就会越低。所以这样一来,在基本生活保障方面,有了金融市场,再加上有了现代不同国家的政府福利保障,就使得现代社会的人真正饿死的(越来越少)。禁止金融发展、金融监管限制越多,对于普通老百姓阶层来说,他们要做出的牺牲就越大。
房地产只涨不跌,那大家想把钱往哪里转移那?那肯定都去不断地买房子。最不应该做的是去挑战现有国际秩序,去动根基。
这是房地产自由交易的好处,但另一方面也有风险。这就为什么我在《陈志武金融通识课》里面强调,金融不只是提供一套工具,更重要的实际上提供一种思维方式,提供一种看待人类文化、人类文明、人类历史发展历程的一个视角。
现在因为有第一代、第二代富贵,已经有那么强经济实力以后,然后那些部门又基于这些人的经济实力来决定谁可以进入金融行业办银行,谁不可以,这严重有问题。Q:不过问题在于,很多人都觉得,我们并不追求结果平等,但现在机会很不平等,权力和资本扭曲了许多资源和机会,竞争很不充分。
那么,所有办那些银行、企业的人,他们从中悟出什么道理?那就是我不用做事太认真,我以后乱放贷、乱投资也没问题。金融市场简单来说,又有资本市场,像股市、创投基金。这个时候,有的人会知道,就像特朗普这样的,他知道怎么样操纵交易对手的心理。也许对你最好实现未来梦想的地方是在深圳、北京、温州,不一定是在上海。
所以这就为什么现在普通的年轻人不要去加入过去很多人的一个说法,认为那是好的,就是中国社会是一个关系社会。10 年前,陈志武在中国出了两本文集——《非理性亢奋》和《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
对于普通老百姓家庭出身的人来说,那个时候的上升通道甚至比现在更多。房价该跌的时候不让它跌,到最后,买房子的人没有谁在乎风险不风险了。
受 1980 年代启蒙气氛感染,陈志武当时读了包括走向未来丛书和商务印书馆西方经典名著在内的许多书,其中米尔顿·弗里德曼的《自由选择》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书。因为原来很多人会认为,只要我们财大气粗了,其他我们就不用管太多,但实际上,如果我们不做更多挖掘、更多深入思考,尤其是如果不能够认识到过去 40 年国际秩序是那么有利于国际贸易、跨境跨国投资,以至于在 1978 年的时候,尽管中国军队在那时候实际上没有任何远洋能力,中国在 1978 年之前也没有参与国际秩序建立,但是 1978 年,邓小平说对外开放,改革了,一夜之间,马上就可以让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
这样使得房地产供给有更多来源,房价有可能比较便宜。我做错了事,有政府把我救出来。进入 陈志武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全球化 金融改革 。我觉得还是首先为了未来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有必要在最基础层面开始做更多铺垫——高中生、大学生多多少少都应该有一些金融通识教育。
所以每次变革为有特殊能力的人又提供了做人上人更好的机会。反而是三四十年以前还没有这么多限制。
凭什么、为什么只有腾讯或者阿里,还有少数几家大公司,它们才可以参股去办这些民营银行?其他有能力去办银行的人,尽管他们不是亿万富翁,为什么就不能够被批准去创办自己的民营银行,或者加入创办这些民营银行的过程?为什么几年前批准这四五家民营银行的时候,都是基于这些已经很成功的大公司、亿万富翁,他们才有权利、有机会参与银行创办。当然,我知道这个话题我不能够说得更明显了。
我的话,我会要我的子女年轻时候不一定要去(买房)。本来就很富有的人,有没有很多金融支持,只是锦上添花的问题,但是对于普通家庭出身的老百姓来说,有的时候能不能够得到相应的金融支持,这个是怎么样生活下去的问题。